「秦翊茶馆」港台文化曾经在泰國到底有多火?

文:秦翊茶馆/泰國网

各位看官,两月未见,秦翊甚是想念大家!经过两個月的装修,秦翊茶馆终于又重新開张了!

前两天,我在曼谷的好多朋友都在同一时间,做着同样的事情——听学友大哥的曼谷演唱会。我完全不用去现场,朋友圈里各位好友接力赛一般地分享的视频和照片,足以让我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欣赏完整场演唱会。

看完演唱会後,我有两大感受:一是,歌神还是歌神,宝刀依旧锃亮。不光唱功几无瑕疵,而且五十六岁的人又蹦又跳三個小时不用歇,令我汗颜不止。二是,香港歌坛除了学友大哥这样的天王级实力唱将,实在是青黄不接,後继无人了。

我是听着四大天王的歌長大的,见证过港台文化最為鼎盛辉煌的时光。

记得小时候,央求着小镇理发师叔叔给自己理一個郭富城的发型,下课後在教室的讲台上对着女生大秀舞技唱着“对你爱爱爱不完”。一到暑假寒假,看的电视剧都是《上海滩》、《神雕侠侣》、《鹿鼎记》、《包青天》、《香帅传奇》、《笑看风云》。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香港电视剧渐渐地淡出國内各大卫视,各位天王巨星也都纷纷进军内地捞金,往日辉煌不再,令人唏嘘感慨。

事实上,港台明星不仅曾经主导着内地的娱乐文化,引领一代潮流,而且在整個東南亚地区也是风靡一时。

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為了锻炼泰语,也常勤工俭学,当泰國团导游。上团前,自认為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结果没曾想到,一上車,拿着话筒,三下五除二就把准备好的讲解词全部说完。词穷之後只能尬聊,效果可想而知,内心困窘落荒而逃是家常便饭。

记不清楚是第几次上团,与客人聊到山穷水尽,绞尽脑汁,无言以对,一位老人家突然说:“小秦,唱首《上海教父》(????????????????)给我们听吧。”我从来没听过此歌,一时莫名所以,面露难色。老人家见状,便把旋律哼给我听,太熟悉啦,不就是《上海滩》吗?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開腔一唱,举座皆惊。

掌声雷动之下,之前的灰心气馁,立刻抛诸九霄云外,重拾自信,轻装上阵,终于收获了成功。

从那以後,每次上团,我都会為泰國朋友们献上几首港台老歌,什么《上海滩》、《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每次開唱,都能迅速拉近距离,活跃气氛,屡试不爽。車上聊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在介绍历史文化的时候,用港台影视剧里的人物去介绍,往往效果极佳。比如,到了杭州,就和泰國人介绍说这里是郭靖的家乡,大家还有机会品尝黄蓉做给洪七公吃的杭州名菜“叫花鸡”。泰國人极為受用,品尝珍馐之时又多了些许文化的底蕴。

讲到宋朝历史时,说起“包文正”、“杨家将”的故事,泰國人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到了上海游览外滩之时,就和泰國客人分享“上海教父”杜月笙、黄金荣的故事,令他们重温“上海滩”许文强和丁力之经典岁月。港台影视剧在泰國的文化影响之深真是令人惊叹!

事实上,泰國人对很多老牌港台明星都充满好感,比如姜大卫、徐少强、周润发、米雪、何家劲等等,邓丽君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若要问老一代的港台男明星里,谁在泰國名气最大?答案说出来恐怕朋友们都不信。

他就是徐少强!

说到徐少强,很多年轻点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但是他在泰國可是大名鼎鼎。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里,他扮演大反派赵无极,气场确实强大。但那其实已经是他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他的巅峰代表作是1979年香港丽的电视台(亚视前身)的鸿篇巨制《天蚕变》。该剧讲述一代大侠云飞扬,从地位卑微的武当派杂役,含冤受屈、忍辱负重,经历多种离奇遭遇,练就“天蚕功”,破茧而出,击败天下第一高手独孤无敌,天道承负,成為天下武林第一人的故事。该剧是亚洲电视的武侠经典及重播次数最多的剧集之一。

可能这部电视剧大陆没有引进,所以我没看过。但是,当年这部电视剧在泰國播放时可是万人空巷。2003年泰國经典电影《小情人》(??????)里有一段,几位小伙伴模仿《天蚕变》中云飞扬破茧而出的场景,关正杰演唱的主题曲响起,勾起了整整一代泰國人的集体回忆。

前段时间我去丽贝岛旅游,在岛上的一個酒吧里,驻场乐队的主唱知道我是中國人,便邀请我一起演唱《天蚕变》,很遗憾我不会唱,有些扫兴。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学会这首经典粤语老歌。回曼谷後,我在出租車上用youtube听这首歌时,司机竟然兴奋地手舞足蹈,不仅高声同唱,而且还向我讲述了当年看这部戏时的激动心情。但是徐少强名字的发音对于泰國人来说,确实有点难度,最後他落下了一個“雅号”——“起强强”(?????????????,意為“歪歪尿”)。

原以為只有上了点年纪的人才喜欢港台剧,很多年轻人也不遑多让。

我在泰國的住所里,有一位小保安,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有一天夜里,我回来晚了,看到他在值班室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倚天屠龙记》。于是,我问他喜欢哪位女生。他腼腆地说,“周芷若”。

又过了两天,小保安在路上遇到我,很激动地跟我说,“那部戏太好看了,我两天就看完了20集,夜里都没睡觉!而且,我觉得它特别有哲理,看完後我都还在故事里出不来。”我笑着问他,现在喜欢哪個女孩了?他想了想,说,“小昭”。过了一会,又补充道,“她们几個争张无忌时,我都哭了。”这孩子原来也是玻璃心啊。

其实讲到中华文化在泰國之传播,远可追溯至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期《三國》故事的传入。在那之後,三國故事及人物家喻户晓,乃至于泰國人将《三國》视作泰國文学瑰宝。由三國故事改编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泰國第一文豪、前总理克立·巴莫就曾以曹操為主角,创作过一本名為《曹操,永远的丞相》的文学作品。

继“三國”之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时,鲁迅作品曾一度在泰产生过较大的影响,《阿Q正传》等大量小说被译為泰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作品在泰的影响力已逐渐衰弱。接过“三國”和鲁迅的大旗,将中华文化在泰國发扬光大的,当属始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而至今仍方兴未艾的港台文学及影视作品。

香港武侠电影充当了中华文化在泰传播的急先锋。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电影公司”,開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几乎与此同时,香港武侠小说也開始传入泰國,1959年,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被译為泰文,名為“玉龙”,一时洛阳纸贵。此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泰國人光看书觉得不过瘾,竟然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射雕英雄传》。

1961年,泰國Chindawan电影公司以《玉龙》為名,将射雕改编為电影,扮演郭靖、黄蓉的分别為Worathep Thepjinda与Aphinya Seniwong Na Ayuttaya 。

从这位女演员的姓氏判断,她还是一位王族。我搜遍网络,也没找到有关这部电影的视频资料,所以也无法给大家讲述更具体的内容。但是,可以想见,泰國人民是多么地热爱中华武侠文化。

香港武侠小说的广泛传播加上邵氏武侠电影的大行其道,将香港武侠文化在泰國的传播推上了快車道。

尤其是张彻导演的《独臂刀》被引入泰國,更是掀起了香港武侠电影在泰國的狂潮。《独臂刀》是香港历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元的影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张彻也因此获得“百万导演”之名号。

在该片之前,香港影坛基本上都是阴盛阳衰。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侠》,一举成名、当红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侠“金燕子”的郑佩佩,而非“大醉侠”岳华。

直至1967年的《独臂刀》上映後,冷竣落寞的阳刚男主角王羽成為观众心目中的新偶像,不仅一扫香江银幕的阴柔之气,更成功令男性阳刚武侠片取代言情文艺片,成為港台影坛的绝对主流。王羽扮演的方刚也迅速成為泰國大人小孩们竞相模仿的偶像。很多小孩以尺為剑,从高处纵身跃下,幻想自己也身怀绝技。

《独臂刀》之後,大量的邵氏电影进入泰國影院,《圆月弯刀》、《萧十一郎》、《飞狐外传》、《白玉老虎》等改编自金庸古龙武侠名著的电影令姜大卫、狄龙、傅声、陈观泰等一众武侠巨星也逐渐為泰國人所熟悉。

武侠电影之所以在泰國大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泰國本土电影情节冗長拖沓,逻辑松散,不如香港武侠电影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且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泰國人本身也很喜欢看武侠电影,1923年泰國自拍的首部电影里就有多处武打场面。而香港电影男主角武艺高强,以一当十,加上拍摄手法新颖独特,更是让观众倾心。此外,众多的华侨华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也让他们更喜欢推崇传统价值观的武侠电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电视在泰國的普及,电视剧成為泰國人日常消遣娱乐的重要来源。1974年,由仪铭主演的台湾电视剧《包青天》在泰國一炮打响,创下了不俗的口碑。

最初,电视台一周仅播放一天,有点像國内很早以前周末影院的感觉。由于观众反响强烈,便增加為每周播放两天,最後再次增加到每周播放四天。

有精明的商家用仪铭的“包拯”形象作為洗衣粉的Logo,并将“包文正”注册為商标,销路果然极佳。

究其原因,每日守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的大多是家庭主妇,包公正义凛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作為一個正直可靠的正面人物,其“代言”的洗衣粉自然是优于别家,值得拥有。

此後,但凡是包公题材的电视剧在泰國都很受欢迎,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超群、何家劲版的《包青天》更是燃起一场“包公热”。而扮演展昭的何家劲因為帅气的扮相和精湛的演技,在泰國拥有众多粉丝。前不久我去曼谷一位大佬家中做客,他很自豪地告诉我,展昭曾经到他家喝过酒。

(泰國山寨的包青天广告)

八十年代初期,港台影视的引进到达其巅峰,仅1982年一年,便有三十多部港台影视剧被引进泰國,如:《鹿鼎记》、《小李飞刀》、《楚留香外传》、《绝代双骄》等。1984年,香港亚视拍摄的《霍元甲》被引入泰國,在黄金时间段播出,米雪等主要演员名声大噪。这一红就是三十年。前几年,曼谷宗教圣地爱侣湾四面佛被炸,泰國政府旅游局还邀请米雪前来拜佛,并着传统服装向神献舞,以恢复人气,可见米雪在泰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除武侠剧外,各种港台时装片也收视不凡,例如《陀枪师姐》、《妙手仁心》、《鉴证实录》等。这些作品因其题材新颖,情节离奇,形象丰满,而备受喜爱。

2003年,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在泰國再次引爆全國。据说,当该剧在泰國播出两個月後,当地的F4唱片和周边产品销量高达一亿泰铢,很多泰國人选择学习中文,都是受《流星花园》和F4所影响。

除了武侠影视剧之外,大量港台知名歌星赴泰演出,也是中國文化在泰传播的重要推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邓丽君。据说她的经典歌曲《小城故事》写的就是泰北小城清迈,而她本人最後也是在清迈帝國美萍酒店里去世的。

我去年7月份曾去酒店里寻觅芳踪,但去的时间不对,她去世的房间尚未对游客開放,我意兴阑珊,只得作罢。

时至今日,清迈的大小乐队保留曲目都是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比如《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

另外,我喜欢的“哥哥”张國荣也曾经多次到泰國举办演唱会,记得曾经看过他曼谷演唱会的影像资料,人气爆棚,可以想见他的影响力。而23年前,天王张学友也曾在曼谷举办演唱会。时隔23年,天王再次莅泰,盛况空前,让人不禁感慨港台文化在泰國影响力之巨!

随着泰國自身影视文化业的崛起,以及显而易见的港台文化的势衰,港台文化在泰國巨大影响力已经风光不再。

然而,岁月如歌,那是一段真正的光辉岁月,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纵使芳华已逝,天王易老,愿曾经的辉煌永远温暖着中泰两國民众的心……

原创文章,作者:影剧推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qu.com/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