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像《武林外传》、《家有儿女》这样的喜剧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疑问,為什么现在没有情景喜剧了?

情景喜剧,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的场景,简单的人物,让观众即时进入情景,产生好笑的效果。

情景喜剧讲究的是一下子抓住观众。

正如小品、相声那样,短时间内逗观众发笑,若做不到这一点,情景喜剧无疑是失败的。

情景喜剧不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可以凭借循序渐进的剧情慢慢吸引观众,使观众渐渐入迷。

如《大明王朝1566》熬过第一集就陷进去了,《庆余年》倍速看完前二十集,後面的节奏就变得紧凑了,必须原倍速观看。

如果将这种方法放在情景喜剧身上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為情景喜剧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故事,都是每集或几集一個主题,胜在快准狠。

观众无论从哪一集看都不影响故事发展,所以同為电视剧,连续剧与情景喜剧却有本质的区别。

搞清楚了情景喜剧的定义与要点,疑问便迎刃而解。

情景喜剧消失的主因有两点,一是对编剧的要求很高,二是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很高。

这两点又恰恰是当今影视圈最稀缺的资源,毕竟王一博在《理想照耀中國之抉择》回眸一笑都能被夸成神演技。

既然过去留不住,不如怀念过去曾快乐。

说到情景喜剧,跳不过两個名字,英达与尚敬。

严格来说,《编辑部的故事》算不上情景喜剧,可是它启发了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剧,所以有必要出来亮個相。

《编辑部的故事》主要讲在《人间指南》杂志编辑部的这间平平常常的小屋内,有几位忙忙碌碌的人,他们分别是:

幽默前卫又嘴碎,知心大姐李冬宝;伶牙俐齿有腔调,自视清高的戈玲;抠门窝囊不惹事,同情泛滥刘书友;

马列主义口头挂,庸俗老派牛大姐;唯利是图日夜忙,见风使舵余德利;忠厚老实靠得住,遇事不慌陈主编。

他们操着实实在在的心,说着热热闹闹的事,道尽世间苦辣,诉尽人生喜剧,有意人间指南,无奈人各東西。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英达客串了一個小角色。

随後他“盗取”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火种”,转头拍了國内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也许《我爱我家》的故事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了,但是葛优的葛优躺绝对常用常新。

葛优饰演的纪春生是個二混子,没有正经工作,也没個正行儿,成天吊儿郎当、混吃混喝。

两条有气无力易倒腿,一双似累非累惺忪眼,态生两面之虚,矫袭一身之病,静时纹丝不动,动时東摇西摆。

这一股子丧劲儿从头传到尾,也顺便传到了《東北一家人》身上。

《東北一家人》中继承葛优丧劲儿的是剧中的男主角,也有可能是中國第一位荧幕普信男牛小伟。

不过,随着牛小伟盘下达达杀猪菜小饭馆成了老板後,他的死党,贵族後裔巴彦格日顺接过了这個称号。

除了他俩之外,《東北一家人》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客串以及神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锋》。

如邓超饰演的小夜壶操着一口港台腔,上演装出来的成功人士,以及沈腾饰演的总爱占便宜的牛小伟好友。

还有偷井盖的冯小刚,卖井盖的张铁林,派出所的傅彪,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闭环。

冯小刚偷走了井盖导致牛小伟他们小区老有人不小心掉下去,牛小伟便向大家收钱买井盖。

他找到了死党顺子,顺子找到自家的亲戚张铁林,从张铁林那里低价收购,牛小伟从中赚取差价。

只是这条灰色交易被一個叫做傅彪的警察捣毁,还顺带收拾了拿走“高压危险”警示牌的巩汉林。

捣鼓完生活类情景喜剧後,英达又拍出了抗日题材类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

也许《地下交通站》是脏话最多的抗日神剧了,每集都能冒出几十個“XX的”,每三两句台词便有一個。

剧中人物有東亚男神贾队長、两袖清风黄金标、亲日分子蔡水根、八卦之魂孙掌柜、中文十级黑藤君、茶饭不思野尻君、言简意赅白翻译,空耳天後齐老太。

可是作為抗日神剧,《地下交通站》却不惹人讨厌。

因為它注重细节,虽然是娱乐化内容但是也突出了日军黑藤的狡猾与阴险,伪军為什么成不了八路,地下工作者的危险。

这些对细节的还原才是《地下交通站》被人喜欢的原因。

如果说英达是中國情景喜剧的開山祖师,那么尚敬就是这個门派里的後起之秀。

《炊事班的故事》開创了军旅生活情景喜剧的先河,里面有洪氏激将法发明者胖洪洪班長,总是转不了正的副班長老高;

大嗓门、冷幽默的采购员大周,爱显摆、老臭美的面点师帅胡,智商有时不够用的腌泡菜小姜;

有点二乎和一根筋的打杂小毛,是嘛是、嘛不是、贫嘛贫的连長,常在炊事班吃瘪的一班長;

爱野蛮的卫生员小姚,扎俩羊角辫的卫生员小张,言语犀利的闫护士長,後来补位老高的王副班長,自封為连首長的文书。

《武林外传》更是让尚敬一战封神。

剧中有名震江湖却只会葵花点穴手的盗圣白展堂,江湖第一巨侠的亲闺女,号称雌雄双侠的郭芙蓉;

手无缚鸡之力的关中大侠吕秀才,龙门镖局的千金、衡山掌门的夫人,却不懂得一招半式的佟掌柜;

五岳盟主、八大派首席,赤炎狂魔莫小贝,食神诸葛孔方唯一入室弟子,江湖第一大门派菜刀门掌门李大嘴;

勇擒盗神、智斗盗圣的七侠镇唯一九品缁衣捕头邢育森,智商时常不在线,没有他吹不出来的曲子的燕小六。

他们的功夫很低,可他们却是七侠镇最有种的人;他们的屋顶最惹人喜欢,他们的爱情和友情更加令人羡慕。

英达与尚敬各自在领域内辉煌,他们占据了中國情景喜剧的半壁江山。

《家有儿女》看起来了与他俩没有关系,仔细一品就会发现,《家有儿女》的导演林丛是英达的门徒,

她是《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的执行导演和联合导演,而这两部剧的总导演都是英达。

林丛和尚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林丛导演的《网虫日记》的编剧是宁财神,宁财神也是《武林外传》的编剧,《武林外传》的导演又是尚敬。

所以半壁江山的说法可能有点保守,而是他们打下了江山,其他人或開疆扩土,或力保不失。

《家有儿女》就是守卫这個江山的“骠骑大将军”。

《家有儿女》有中很多名场面,单刘星一人就贡献了近一半以上。

如“我叫夏雪,我叫夏雨,我叫下冰雹”,“我想把这玩意儿染成绿的”,以及著名的分肉饼。

当然,除了搞笑的部分之外,大家更关注的是刘星家到底有多富。

一家人住着四环内四居室两厅两卫200平左右的房子,家里有三台电脑,刘星、小雨等人一身名牌,鞋子都是千八百儿。

他们家的伙食顿顿五六個菜,肉菜占了一半,吃冰棍只吃哈根达斯,周末从不闲着,而他们家生活时间背景是2004年。

可惜《家有儿女》系列完结之後,悲剧发生了。

中國情景喜剧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勉强蹦跶了几年便销声匿迹。

一個电视剧类型的消失换来的却不是另一個类型的崛起,而是各种烂剧荼靡。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也许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影剧推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qu.com/2794.html